上个月,我终于入职了心仪已久的公司,作为一个新人,满脑子都是“我要证明自己!我会努力的!”
可是,在忙得几天,没空吃午饭的情况后,我满满的鸡血被榨干了。
每当我叼着包子疯狂码字的时候,坐在我旁边,跟我同时进公司的新人小乐,已经开始煮咖啡了。每当我到截止时间点,被主编催着交稿子的时候,小乐已经戴好U型枕,准备午休了。
由于工作无法按时完成,自己加班就算了,看着整个团队陪我加班的样子,我内心充满了愧疚。看着小乐每天早早完成了任务,按时下班的样子,我决定向她好好请教。
小乐从她的桌上给我递过来一本书《时间管理7堂课》。
看到书皮上的那一句“让你拥有更多可支配的时间”,我当时觉得我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。
一、原来牛人和你的差距就这!
书中有一句话让我非常震撼:“很多时候我们痛苦的根源,来源于事件驱动,而不是时间驱动。”
看到书中的案例,万达董事长王健林的日程表:
我尝试对自己的日程表进行精进!
我给自己设了一个小挑战,试试自己能不能在第二天10-12点前完成我第一篇文章。
我神奇得发现,在有时间截点的督促下,我居然完成了!而上一周我写一篇文章,可是要花4个多小时。
原来我写一篇文章,为了心中“一定要写阅读量高的文章,证明自己的实力”的目标,所以对标题,框架,素材,内容每一个方面都要求严苛。
而有了时间截点以后,我会分配好文章的每一个部分需要花费的时间,比如标题10分钟,框架20分钟,文章大概是三段式,每段30分钟。
这样平均分配以后,我发现一旦做到心中有数,效率会有极大提升。
原来以时间为和以事件为中心,根本区别在于:
以事件为中心的时候,你会对手头的事情,因为对完美的追求,无限制的投入,导致你无止境的拖延。
以时间为中心的时候,因为有了时间截点的限制,你会把你的时间均匀的分配好,让自己高效的完成,形成自己的节奏。
二、向牛人学习,你的一天可以等于别人好几天!
如果我们也像向牛人一样,就要像牛人一样管理时间
以前我的日程表:
1、上午写1篇文章2、下午写1篇文章3、6点钟开会3、晚上分发文章
根据王健林的行程,调整了我的日程表。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,我是如何一步步变得精进的!
(1)第一次改变
把自己的日程表,全部以时间段衔接起来
1、7:00-9:30:起床,洗漱,上班2、9:30-10:00:列框架,找素材,反馈2、10:00-12:00:写1篇文章3、12:00-12:30:更新文章数据4、12:30-13:30:午餐时间5、13:30-14:00:午休时间6、14:00-15:00:列框架,找素材,反馈7、15:00-17:00:写1篇文章8、18:00-18:30:开复盘会9、18:30-19:00:分发文章10、19:00-20:30:下班回家11、20:30-9:00:洗澡12、9:00-10:00:写工作日报,总结,复盘13、10:00-11:00:看书或者视频14、11:00:睡觉
一张完整的日程表,需要考虑一天可能发生的几乎全部耗费时间的事务,包括吃饭,午休,下班娱乐时间,睡觉。
列出所有需要占用大块时间的工作、学习、爱好和生活的事项,把这些需要我们响应的时间都放进自己的日程表,而不仅仅是工作安排。
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准确评估本周日程是否真的饱满,以统筹思维整体安排时间。
在第一次改变以后,我心中对今天每个时间段要做什么,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思路和安排,工作效率获得了极大提升,终于能按时完成工作了!
(2)第二次改变
为不确定的时间,安排预留时间
因为每天难免会有一些突发的事情发生,所以如果我的某个事件需要花更多的时间,我会多分一点时间给它。
尽量要所有的事项都纳入日程表里,因为通过某种确定性,对抗不确定性,这是最好的办法。
第二次改变,日程表的内容和我个人的流程磨合得更好了,可以提前一个小时就完成工作,还预留了1个小时,写日报和复盘。
(3)第三次改变
根据实际情况,精进个人日程表
我的工作有时候不是写文章,有临时的任务,有时候还要做运营,这个时候日程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,实时动态更新。
比如晚上的安排是出去逛街,而不是在家看书,需要给我的日程变预留换备选项的可能。
在第三次精进以后,我个人已经灵活掌握了日程管理,再也不用被时间追着跑。
看着书里的内容,刚开始我也不太懂,当我自己亲身实践以后,发现真的有效果。
我以前就是一个写文章要花接近半天的人,现在掐了时间点以后,没想到也可以完成!
做一件事情,完成比完美重要!
三、有完成,才有完美的可能
后来我把喜讯,分享给我的同事小乐。
小乐笑道:“这就是职场人的基本要求:完美大于完美!想要高效的完成,设置截止时间点非常必要。即使你没有完成,也可以及时反馈自己的情况,让同事知道你的进度,大家可以协助你,加速完成。有完成,才有完美的可能。”
小乐的一番话,让我想到,知名考研辅导老师何凯文说,完成,优先于完美。
优秀的人和普通人之间,最大的区别就是,普通人永远都在追求完美。而优秀的人,一定是先追求完成。
人和人的差距其实很小,关键就在于行动力。
而行动力并不取决于一个人有多聪明,有多少技巧,而在于他坚持了多久。
作为过来人,我深知对自己的挑剔是一件好事,但过度挑剔有时候就成为了坏事。
力求完美,精益求精可以是我们工作和学习进步的动力,和高要求的标准。可是拿捏不好,这种完美主义,是进步和蜕变道路上的阻碍:
口语训练,多次的发音不准,说着说着就放弃了;
写作学习,写出连自己都没阅读欲望的文章,写着写着也就泄气了;
社群学习,看着别人把作业完成得漂亮出彩,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到,于是连做都不做了;
有些人会觉得这是意志力薄弱的表现,但是经常参与社群学习的我发现,有很大一部分人,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得完美,而放弃了“完成”这件事情。
他们忘记了,完美来源于一次一次地完成,在每一次完成中一点点成长,才能逐步成为那个完美的自己。
我们每个人都该给自己一定得“容错率”。
允许自己去错,允许自己一开始很失败,因为那是你走向成功的机会。一开始就不允许自己犯错,那只能什么都别做了。
我们要记住:完成是完美的必经之路!不完成,永远没有完美。
四、写在最后
我只是做了一个小小的日程表调整,没想到工作的效率提升了几倍!
有时候,一个工作方法的改变,就能让你事半功倍!
如果你有拖延、效率低下、不知道如何利用碎片时间、无法平衡自己的工作与生活...或者也有像我一样,关于时间的困扰,建议你读一读秋叶大叔的《时间管理7堂课》!
让自己和牛人一样,让你的一天等于别人好几天!